header

KL BLOG


December 9, 2019 | KL Community

为什么有些优秀外教到中国“水土不服”?

不知道大家在教学中是否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从美国招来的外教,学历高、经验丰富,在美国深受喜爱。但当他们来到中国,学生满意度并不是最高的。原因是他们对于学生的要求太过“苛刻”,他们通常会要求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像国内老师一样直接给出答案。

但是话说回来,外教在美国教书教得好好的,怎么到了中国却没那么受学生喜爱了呢?这和中国学生原本熟悉的学习方式有关系,尤其是国际高中新生,在经历了十多年应试教育后进入国际学校,突然发现“没人管”了,什么都是自己去找答案,往往不知所措,非常迷茫

有些人说,外教到中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所以还是中国老师教比较好。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们不能完全认同。中国老师很优秀,但是外教老师同样是我们需要的。尤其需要外教帮助学生完成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这种转变,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因为这不仅是学习状态的改变,更是思维方式的重塑

所谓主动学习,指的是学生能够主动利用互联网、身边的资源探索知识点,分析并拥有自己的观点甚至进行创造,逐渐形成成长型思维。

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是如果不完成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到了国外之后,水土不服的就是学生了。因为不适应国外的教育方式,挂科、作弊,最后被退学的比比皆是。

毕竟,我们让孩子上国际学校,终究是为了让他们能从国外大学顺利毕业,而不是申请上之后就万事大吉了。

所以讲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其实学生完成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是早晚要发生的,早一些完成,对孩子来说益处良多。

那我们为什么说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是学生必须要完成的转变呢?

首先,国外高校的教学,多数是要求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大量阅读、查阅资料、与他人探讨后完成论文、作品或演讲。教授在其中的作用,更像是一个教练,起指导作用。中国学生习惯了标准答案和填鸭式教育,一时间难以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是情理之中。

第二,认知规律决定了学生必须完成被动到主动的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六个层次认知目标分类理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回顾一下。

1.记忆

是指认识并记忆。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

2.理解

是指对事物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其包括“转化”、解释、推断等。

3.应用

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

4.分析

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5.评价

这个层次的要求不是凭借直观的感受或观察的现象作出评判,而是理性的深刻的对事物本质的价值作出有说服力的判断,它综合内在与外在的资料、信息,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

6.创造

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涉及具有特色的表达,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可实施的步骤,根据基本材料推出某种规律等活动。它强调特性与首创性,是高层次的要求。

在认知目标分类的六个层次里,主动学习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这几个层次。看到这里,你一定对主动学习的重要性有所了解。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并不容易,需要学生和我们的外教共同努力。事实上,我们在外教的长期培训中,融入了非常多让他们接地气的内容,比如帮助他们理解中国的教育环境,中国学生为什么焦虑,中国学生为什么不太主动,为什么他们总是那么害羞

一般来说,在经过了反复交流之后,他们都变得非常接地气,通过高频率交流、学术技能课程、实践活动等帮助引导学生去完成这个重要转变。

所以我们发现,孩子们在走向世界的路上横着以一条沟。被动学习在这头,主动探索在那头。我们的国际化教育正在努力的,就是帮学生从沟的这头翻到那头。而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的蜕变一旦完成,这沟也就翻过去了。

我们采访了贵阳一中圣玛丽国际部高二曾腾瑶同学,曾在中非关系重要媒体上发表文章,也曾前往巴厘岛进行“义工研学”内幕调查。在同学们眼里,她已经俨然成为一名标准的美高学生,丝毫没有一点中国学生的被动与羞涩。她在国际学校适应得非常好。

实际上,在她刚入学时,也遇到了被动学习带来的挑战和问题。我们以她的亲身经历与大家分享如何完成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 被动的听课到主动参与

高一入学时,曾腾瑶和所有同学一样,等着老师安排一切。等着老师提醒交作业,等着老师提问,表现好时等着老师表扬,表现不好时等着老师批评。但是她很快他发现,老师并不像初中那样总是追着他们。即便是成绩处在挂科边缘,老师也是提醒即可,不会穷追不舍。她突然就失去了方向,失去了推动力。

很快,她发现外教上课三部曲:课前预习,课上讨论,课后小组作业。上课时间重点用来探讨、头脑风暴和表达观点,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就已经预习好,掌握了基本知识点。经过课堂探讨后,课后即可完成总结。学会这三部曲,就可以完成被动听课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她的建议:一定要预习,记忆知识点是相对容易的事情,自己就可以完成。但是探讨和表达是需要同学和老师共同完成的。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就用来练习交流和口语。还要自己多去搜索,不要局限于老师所给的预习内容,去网站搜索课题相关的信息。知乎、微博都是很好的知识点获取的平台。

这一阶段,外教需要告知学生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三部曲授课方式,三部曲中的每一个步骤,学生该如何去完成。不要因为学生无法完成预习就把课堂变成中国传统的知识点教授方式。

  • 从标准考试到观点论文

不要以为只有考试能评估能力,我们学校的评估还包括小组作业、论文、演讲等。

在某个学期结束后,老师可能让同学们写一篇文章,没有考试。什么?没考试。那我这么知道我掌握了没有?事实上,论文在某种程度上更能反映学生的能力。

她的建议,首先要转变对考试的认识。测试你是否掌握有很多种方式。相比考试,其它方式对知识掌握程度要求更高,要求学生更灵活地去把学到的用起来。应用和创意,远比记忆难度高。

这一阶段,外教应更好地向同学们解释,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评估方式而不是考试。指导学生论文到底怎么写,演讲到底怎么做。

 

  • 从标准答案到观点交流

曾同学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外教被问到一个问题,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你可以根据某个思路去找答案。刚开始,曾同学一脸茫然,如果我自己能搜到,干嘛还问你?而在外教看来,这却是学生没有达到学术能力的表现。

她的建议:有疑问时,同学们应该先自己去找。外教希望你有一个自己找答案的过程。你先搜索你能找到的资料,带着你对这个知识点的分析去找外教交流,就不会遇到那种尴尬

这一阶段,外教要引领学生去寻找答案。同时理解中国的教育大环境,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转变,第一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让他们自己先去找答案。第二告诉学生怎么找答案。

  • 从只顾学习到关注世界

在曾同学高中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去过非洲做肯尼亚女性教育调研,报告发表在中非关系领域最重要的国际平台之一的《China Africa Project》,并在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做了一个成果展示。还去过巴厘岛,调研“义工研学”内幕,发表深度调查文章,报道机构打着义工旗号做研学赚钱,实际上只是去旅行、喂乌龟。没有任何义工实举。大家百度搜索“巴厘岛国际志愿者”可以看到此文。

除了参加国外调研,她还非常热衷学校社团、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曾尝试在银行、律师等多个行业实习,寻找自己未来的方向。

她的建议:其实我托福不高,但是我觉得刷分没有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重要。我们需要去探索,去观察,去思考。国际部给了我们留白的空间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我们不要全部浪费在刷题上了

这一阶段,我们的升学指导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服务,与家长、学生一起共同帮助学生寻找自己内心的方向,或是艺术、或是科学、或是公益,一个真正远大的抱负会让他们走得更稳。

现在,曾经被动等待老师安排课业的曾腾瑶已经能够独立做调研项目,独立安排课余活动,她爱好cooking,爱好公益。有时间时,会独自行走世界。关于未来,她想做民间外交,因为这能帮助世界了解中国,帮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和谐美好。

其实,在我们的国际化学校,有成千上万个像曾腾瑶一样的学生。帮助他们完成从被动到主动转变的,正是我们的国际化教育方式,和这些水土不服的外教。我们所要做的,是帮助外教更好地了解中国学生,多给一些耐心给学生。

毕竟,这个转变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搜索 联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