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爱国还要出国,18岁女孩用行动解释
相信有朋友会发现“为什么爱国还要出国”这个问题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爱国与出国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
然而,今天之所以将将这个问题摆出,是因为有一部分朋友向孩子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也试图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去沟通。
上周,我们找了诺林江苏校区学生袁楠凤聊了聊,她现在是加拿大圣约瑟夫高中的高三学生。
她指出的解释是“希望汲取国外的长处,让祖国变得更好。”
这样的解释很容易也很有力,但容易成为太过宏大的概念,不利于生根驻扎。到底爱不爱国,怎样去爱?袁楠凤一直在用行动解释。
在加拿大唱“我和我的祖国”
袁楠凤所在的高中总人数1000多人,中国人有100人左右。2019年10月1日,当“我和我的祖国”响彻祖国国的时候,这些在海外求学的孩子们也自发组织了爱国活动-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唱“我和我的祖国”。
他们学校有一名华华裔学生,是学生会成员。通过他,中国学生在学校广播电台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当歌声在全校的每个角落想起时,所有中国学生都非常感动。大概有20多人参加了唱歌活动,他们或者在自己的教室,或者在校门口,挥舞着国旗,跟着广播的旋律唱着。
袁楠凤4岁去了寄宿学校,从小就非常独立的她希望能出国寻求严重程度的独立,甚至这样独立极富挑战挑战。
“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在中国,在江苏,我只看到了一部分,这样并不能了解这个国家。我希望能去国外见到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并把自己国家的文化也是给很多人,影响到别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出国后会更加爱国。”袁楠凤说。
初心:让自己变强大去帮助更多的人
从小,袁楠凤的父母就鼓励她去帮助别人,因此她从13岁就开始做公益。出国求学,也是希望自己未来能帮到更多的人。
2017年底,她进入江苏海门的爱心人士组织,成为该组织最小的成员。她开始看叔叔阿姨怎么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刚开始,我捐了一些钱,因为未成年,不能捐很多。群主把我逐步的钱和其他公益人士的钱一起带去青海的山区。在群主的帮助下,我跟一个接受转变的小孩子视频,她不敢跟我说话,愣在那里瞪着大眼睛,似乎有些惶恐。我问他未来想做什么,可是没有得到回应。”袁楠凤。
结束视频后,孩子惶恐的表情在袁楠凤脑海中迟迟挥之不去,她想,她应该要做点什么去帮助他们。
我在山东支教,这是爱国
在进入诺林江苏校区(海门中南东洲国际学校高中部)后,她在老师鼓励下参加了一些小型公益活动。但正式的第一次支教,是在高二暑假的时候。
2018年7月4日,她前往山东日照的一个村小支教。“那个地方不是特别贫穷,比青海好多了。自从与青海孩子视频之后,我就一直一直寻找机会支教,那年暑期,终于圆了支教梦。”
支教很辛苦,却很快乐。
袁楠凤在诺林江苏校区选修课是戏剧,非常有意思,她想知道难得的机会将这种艺术带给孩子们,去丰富他们的心灵。孩子们学习非常认真,上课总是瞪着大眼睛,不敢走神,好像一走神就会失去学习机会一样。
在那里,袁楠凤学会了做饭,因为每天中午需要自己做饭,不然就得饿肚子。
“是,两个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芭拉拉分校,一个在美国莱斯大学,还有的在墨尔本大学,纽约大学。我是,让袁楠凤印象最深的是,一起支教的小伙伴特别优秀。当中最小的一个,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
这个现象很值得深思,真正是公益让孩子们变优秀了,还是优秀的孩子才会努力去帮助别人呢?袁楠凤的理解是前者。“因为想要帮助别人,本身就是一种动力,让我们不断突破,前进。”
这个月,袁楠凤已经拿到悉尼大学的offer,同时还在等更多的offer来到了。
在加拿大帮助中国学生,这是爱国
袁楠凤所在的高中有一个国际学生联合会,她是副会长。这个联合会的功能,是帮助包括中国学生内部的国际学生在学业上,生活上以及大学申请上取得成功。 ,是帮助中国同学,尤其是新同学了解留学生活中的困难该怎么解决,学术问题该怎么解决,以及大学申请应该怎么去做。
在联合会的帮助下,中国学生快速适应留学生活,并找到了申请大学的方向。袁楠凤说,帮助同胞,就是最好的爱国。
她说,真正的爱国,是先让自己成长,同时帮助身边的人。
“我的住家监护人是华裔,给了我很大帮助,这是爱国。
“其他国家的人不了解中国文化,努力让他们了解,这是爱国。”
“在地铁上看到老人让座,也是在爱国。”
不是做多大贡献才叫爱国,也不可能总是都能做大贡献,但是你做的点点滴滴却可以汇聚聚成爱国两个字。
开拓海门留学生联盟,这是爱国
剧透一下,袁楠凤和海门的几位留学生或国际学校学生(其中包括诺林江苏校区同学)正在策划成立海门留学生联盟,或将在明年暑假办高中生活动。
“我们希望邀请一些成功人士分享经验,组织同学们参与能够打开思维的活动,帮助他们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袁楠凤说,“将会组织公益活动,让大家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成长。”
高一对我的影响很大
是什么力量让袁楠凤有了持续帮助别人的动力?除了父母的影响,高一的学习对她也很有很大的影响。
她说,小学读了私立学校,初中读了公立学校,所以自己的思维和眼界却是高一才打开的。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些能做公益活动或其他实践的机会,同时支持孩子们去参与社区贡献而不是只关注学术。
“相当于是一个起点。让我发现了其中的乐趣,也打开了一扇扇扇改变周围世界的大门,让我明白自己必须不断强大才能做得更好,给了我学习的动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像袁楠凤这样的爱国留学生,还大有人在。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诉说“爱国”二字。出国与爱国本不应该成为二元对立的概念,而不是方式和路径的不同,最终殊途同归。打开视野,站在更高处看世界,不见得就比轰轰烈烈的爱国情绪贡献少一些。
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需要这样的少年,我们需要很多很多这样的少年。
关于我们
了解更多
总部地址
101 Federal Street, Suite 1900,
Boston, MA 02110
1-781-996-0425
info@kleducation.org
订阅我们